“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有哪些亮点?权威解答

来源:时间:2021-11-04 15:52:47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有哪些亮点?权威解答来了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 (刘微)1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提到,规划共十三部分,总体上呈现保护第一、推动“五业并进”、科技人才双轮驱动、国内国际双向发力、多方协同凝聚合力的特点。

李群表示,过去的文物事业五年发展规划都是以部门规划的形式出现,“十四五”文物领域规划是第一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系统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文物工作,今后五年,将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全面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跨界融合让文物活起来

针对如何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的问题,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陆琼介绍,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积极发挥文物资源的核心作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文博单位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融通多媒体资源,加强文物价值的研究阐释展示和考古研究成果的推介传播;鼓励社会多方参与,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品牌形成方面,要广开渠道、跨界融合;改革创新促进让文物活起来,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让文物活起来在更大范围取得成效。

对于规划中提出的一些相关务实举措,陆琼表示,将创新推出革命文物云展览、云直播、微视频、微党课等。规划指标中也提到,在“十四五”期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每年要举办陈列展览3万个,观众要达到14亿人次。

此外,规划首次提出要公布中国文物游径名录,预期到2025年要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30个,目前全国有6个地方正在积极创建。陆琼提及,在“十四五”期间,还将开展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计划新增10-1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要培育长江三峡等20-30家立项项目。

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把科技创新摆在了突出显著的位置。据李群介绍,规划设置了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链条”布局,提出一些突破性举措,并在重要的业务板块设有专节或专门内容来阐述科技创新在本领域的强化和应用推广,从而切实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总体上讲,我国文物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部分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相比,与其他领域相比,我国文物领域的科学化水平还有待加强和提高,还存在科技力量分散薄弱、资源配置总体规模有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

“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吴远彬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将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平台来引导开展建制化的跨学科研究;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将部署文化保护利用的科技创新专项,努力在文物的安全、馆藏文物抢救性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通过平台的建设,进一步聚集在文物考古研究方面的人才,形成自身研究和国际合作的基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促进技术的专业化、集成化、标准化,支持文物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数字化应用。

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

在加强考古学科和队伍建设方面,据李群介绍,“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培养500名考古科研骨干,新增4000多名考古专业人员,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李群表示,考古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文理交叉的方法手段,探求历史文明的本质本源,充满了人文魅力和科学精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其中。“十四五”期间,将加强考古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国家级考古机构力量,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选拔百名考古领军人才、百名考古青年人才,期望高考的时候有更多同学能够报考考古文博专业。

此外,李群提到,“十四五”期间,将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重大课题攻关。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每年实施80-100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用实物来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一万年的文化史、百万年的人类史。

标签:

资讯

行情

市场

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