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辽北粮满仓

来源:时间:2021-11-04 15:52:16

核心提示

今年秋天,铁岭市遭遇了历史同期罕见的连续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偏湿偏涝,地势低洼的农田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涝。

即便如此,铁岭市还是取得了粮食生产大丰收。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今年,铁岭市粮食种植面积共738.6万亩,总产量有望达到43亿公斤,较上年增长4亿公斤。

为了解开辽北粮仓的丰收“密码”,记者深入抢收作业现场采访种粮大户,到合作社晾晒场看节粮减损举措,在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小故事中,体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

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更加肥沃

“今年是个好年头,亩均增产75公斤。”

在铁岭县双井子镇范家窝棚村的一片玉米地里,群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雒铁良现场测产的结果显示,合作社种植的2560亩玉米,亩均增产75公斤。在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丰满源玉米种植合作社以逐车过秤的方式测产3天,测出的数据同样是每亩增产75公斤以上。

抢收大幕在“因灾减产”的担忧中开启,田间、晒场传出的却是丰收的喜讯。全国人大代表、昌图县丰满源合作社理事长吴艳良将丰收归功于铁岭市坚决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作为我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铁岭市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为了切实把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铁岭市高标准实施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大工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秋收后,引导农民把部分秸秆打碎还田,以“盖被子”的方式减少黑土地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春耕时,鼓励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不翻地起垄,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作业;全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改良、灌溉与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高产田。

尽量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尽量减少对土壤扰动,科学推进农田林路渠建设,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保护举措,让“耕地中的大熊猫”越种越肥沃。“今年后期雨水特别大,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特别明显。玉米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有的低洼地块,玉米秆在水里站了好几天,也没太影响产量。”吴艳良高兴地说。

2021年,铁岭市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04.68万亩,规模全省第一,累计建设面积近450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82.09万亩,超额完成了省里年初下达的指标。

随着黑土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岭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作用和保护性耕作“旱时能保墒、涝时抗倒伏”的减灾减损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

让农业科技“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这得感谢省农科院的支持!”

在铁岭县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的水稻收割现场,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明在丰收时刻想到了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引进高产新品种,按测土配方施肥,在专家支持下,今年合作社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水稻亩产量还较去年提高25公斤以上。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靠科技。为了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铁岭的黑土地上,鼓励农民接受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促进科研成果在铁岭转化,铁岭市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确保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都在20个以上。与农资、农艺部门紧密联系,指导和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施肥、科学减肥,积极推广水稻二化螟、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扩大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使用规模。

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很多时候农民要看到效果才会信服。因此,铁岭各县(市)区的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部门,每年都会免费举办各种观摩会、现场会和培训会。邀请农民到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水稻插秧、免耕播种、玉米机收等作业现场,直观感受新技术、新机具的优越性;把农民请到种植合作社的试验田里,现场对比不同品种的不同特点,推广高产新品种。

为了方便农民与农业专家交流,铁岭市还组建了由种植专家、养殖专家和农业政策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与专家联系,获得指导。

举办农民愿意参与、乐于接受的观摩活动,以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方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铁岭农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这也成为今年铁岭市粮食获得大丰收的又一个“密码”。

让好政策好服务 成为丰收保障

“上周我市平均降水量77.5毫米,较常年偏多近6倍,为1960年以来同期第一多值;预计未来一周多阵雨天气,土壤湿度仍然较大,‘埋汰秋’特征明显,秋收作业难度明显增大。”

9月27日,秋收在即,铁岭市气象局下发了今年第46期铁岭决策气象信息,对全市秋收生产提出建议。同一天,连接昌图县亮中桥镇武胜村与开原市金沟子镇和气堡村的一段村路,也在秋收之际建成通车。

看似毫不关联的两件事,却在增强铁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发挥着同样的推动作用。

推进铁岭振兴,关键在干部。铁岭市委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对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扭住不放、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今年秋天,铁岭市气象局就扭住罕见的连雨天不放,以秋收专题的形式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亮中桥镇和金沟子镇则以钉钉子精神盯住了一段村路,最终这条连着两个村却涉及两个县(市)的“两不管路”在秋收前顺利通车。

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稻谷生产者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及时发放,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引导农民适时早播,以“一早躲多灾”的方式,有效抵御春旱、伏旱和早霜,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基础;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粮食深加工企业,鼓励农事龙头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以产业集聚带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面对积水的农田,铁岭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前预警,积极奔走,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给农民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种粮环境和市场环境。铁岭县鑫昇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生,在细数了身边不断向好的变化后感慨:“虽然天气给秋收带来了不便,但现在这地是越来越有种头儿。”(记者 李波)

标签:

资讯

行情

市场

配件